近日,由中建三局北京公司与清华大学研发团队联合研制的智能打孔机器人,先后亮相2025国际(武汉)智能建造产业博览会及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住宅产业暨建筑工业化产品与设备博览会,引发行业广泛关注。
经过两轮迭代调试与系统优化,该机器人目前已进入成熟应用阶段,有力推动了机电工程中自动定位、钻孔与丝杆安装等环节的智能化创新,进一步拓展了智能建造在机电领域的应用场景,在显著提升施工效率的同时,也为作业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
该机器人集成多项先进技术,包括视觉定位系统、钢筋动态规避技术、负压吸尘系统与智能停障模块等。在关键技术上实现多项突破:创新采用“支撑式”打孔定位装置,实现三段协同高精度定位,并搭载耐磨损全向轮式底盘系统,有效解决了传统人工打孔误差率高、作业效率低、劳动力密集等行业痛点。
据统计,传统人工打孔作业中,高空坠落事故占比达20%–30%。该机器人的投入使用,可替代高空人工打孔,降低相关事故率。同时,在粉尘、有毒气体等高风险环境中,机器人亦可替代人工作业,有效降低职业病发生风险。
智能打孔机器人的成功研发与应用,是我国智能建造技术迈向实用化、体系化的重要标志,为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来源:新华网
机器人进厂,能否成为新的风口?
美国机器人公司开始倒闭,未来靠什么商业化?
“长沙造”具身智能情绪陪伴机器人亮相世界计算大会
机器人从苏州走到上海,106公里没摔跤,但卡在“规则”与“补给”
宝山:激发机器人产业增长“新动能”
106千米远征不停歇 “上海造”人形机器人走出世界纪录
中国人形机器人加速进化融入多元场景
“机器人同事”为长江隧道打造“坚固铠甲”
2026北京国际人工智能应用与机器人创新博览会
你会买14万元的机器人做家务吗?
用户名
密码
记住登录状态 忘记密码?
邮箱
确认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