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传来大消息!9月18日,科技部部长公开表示:我国人形机器人整机技术已实现突破,多项关键技术取得重大进展,正在多行业加速落地。这意味着,被多次提及的“人形机器人”,不再只是科幻概念,而是正式进入了国家战略扶持的新兴产业赛道。
究竟突破了什么?
主要包括多模态感知(机器人能看、能听、能感知)、大脑-小脑协同模型(更智能的决策和更灵活的运动控制)等核心能力。这表明我国已在运动控制、环境感知和Ai决策等关键环节实现“从0到1”的跨越,技术成熟度达到产业化门槛。
哪些场景已真正用起来?
目前已在汽车制造、物流搬运、电力巡检等高价值场景中落地应用。比如在汽车工厂参与生产,在仓库搬运货物,在电力系统执行巡检任务——机器人正逐渐走出实验室,进入真实商业环境,规模化复制阶段即将开启。
为什么此时尤其值得关注?
科技部首次明确强调人形机器人是“未来万亿级产业”,政策定调级别之高前所未见。随着技术、政策、场景三大条件齐聚,行业爆发节点已经到来。
整个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包括精密减速器、伺服电机、控制器、传感器等核心部件——都将迎来黄金发展期。这是一条属于中国高端制造和人工智能融合的大赛道,机会才刚刚开始。
机器人进厂,能否成为新的风口?
美国机器人公司开始倒闭,未来靠什么商业化?
“长沙造”具身智能情绪陪伴机器人亮相世界计算大会
机器人从苏州走到上海,106公里没摔跤,但卡在“规则”与“补给”
宝山:激发机器人产业增长“新动能”
106千米远征不停歇 “上海造”人形机器人走出世界纪录
中国人形机器人加速进化融入多元场景
“AI新工友”智能专业打孔机器人亮相国际博览会
“机器人同事”为长江隧道打造“坚固铠甲”
2026北京国际人工智能应用与机器人创新博览会
用户名
密码
记住登录状态 忘记密码?
邮箱
确认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