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树、智元之后,智平方又敲定一大单

宇树、智元之后,智平方又敲定一大单

作者|乔曦

编辑|郝愠

媒体|机器人DAily




宇树智元等企业率先在具身智能领域取得阶段性突破,已然点燃了行业的关注热潮,而深圳“机器人谷”的智平方,此次凭借近5亿元大额订单强势进军半导体领域,更是为这一火热赛道再添一把旺火。


此前,具身智能多停留于“实验室技术”的范畴,即便常被提及“潜力巨大”,却始终缺乏实打实的规模化应用场景。如今,智平方推进千台级具身智能机器人部署计划,不仅让这项技术在硬核产业中真正找到了“用武之地”,更让“技术有用”变得具体可感。



宇树、智元之后,智平方又敲定一大单

5亿订单之下,具身智能进军半导体



近日,深圳慧智物联(惠科股份全资子公司)与智平方正式官宣达成合作,这是全球半导体显示领域首个具身智能全面战略合作,计划未来三年在惠科全球生产基地部署超1000台具身智能机器人,覆盖从仓储物流、物料转运、零部件装配到质检测试的全流程,且率先以PCB操作为示范场景,推动技术从“概念”走向产业实操。


尽管双方未公布具体订单金额,但参照行业内高配版具身智能机器人40-60万元的单价推算,这笔千台级订单总额或近5亿元。若属实,其不仅有望刷新全球具身智能领域单笔订单纪录,更重要的是,这也是具身智能从“技术秀场”迈向“产业需求”的标志。


此前,具身智能的突破多停留在实验室演示层面,无论是灵活避障还是精细抓取,虽展现出技术潜力,却始终难与产业真实需求进行深度绑定。


而此次合作的核心价值,正在于找准了“技术适配产业”的切入点。半导体显示制造对精度、环境、柔性的要求极高,但传统固定机械臂难以应对多工序切换,人工操作又面临效率低与安全风险。具身智能机器人对环境的感知,以及自主决策能力,既能适配复杂产线,又能降低人力依赖,真正做到了产业的“降本增效”。


此次合作,具身智能机器人开始大规模进入半导体显示产业,千台机器人在全球生产基地的实操,能积累不同场景下的作业数据,而这些“实战数据”远比实验室模拟更能推动算法优化、硬件升级。



宇树、智元之后,智平方又敲定一大单

具身智能最大黑马,智平方战绩可查



刚刚两岁的智平方,虽是行业新秀,却迅速在具身智能赛道崭露头角,近日刚刚完成了由深创投领投的新一轮A系列融资,深创投单家投资超过亿元,老股东敦鸿资产、国投持续加码,还吸引了华熙生物和一家大型零售企业以产业资本的身份参与,半年以来智平方已完成7轮数亿级融资。


创始人郭彦东博士作为国家创新领军人才,拥有微软、小鹏汽车以及OPPO等知名企业的工作履历,在人工智能研发、智能驾驶系统研发等领域经验丰富,主导的智能系统已在数十万台智能汽车、数亿台消费电子终端、机器人以及微软MaaS上广泛应用。此外,智平方的核心团队汇聚了AI、机器人和规模量产领域的顶尖专家,为公司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


当然,能说它是“黑马”实力肯定 “不正常”,智平方作为全球较早提出并系统性研发物理世界AGI的企业,其自主研发出全球首个全域全身具身大模型GOVLA。该模型采用创新模块架构,通过多模态信息融合技术,能实时处理用户语音指令、环境感知数据以及机器人本体状态,实现双系统智能协同,具备全空间智能、全身控制和复杂任务推理等全球领先能力。


此外,智平方携手北京大学等机构推出开源版本FiS - VLA,在三方权威评测中,其综合性能超越国际标杆π0达30%,使智平方成为全球唯二、国内唯一的开源机器人模型创业公司。


目前,Alpha Bot系列通用智能机器人,已经迭代至三个版本,分别为AlphaBot、AlphaBot 1S和AlphaBot 2 。今年4月发布的AlphaBot 2,搭载了智平方全栈自研的全域全身具身大模型GOVLA,展现出卓越的空间智能和强大学习能力。


宇树、智元之后,智平方又敲定一大单


与传统依赖预设程序的工业机器人不同,智平方的AlphaBot系列机器人由端到端VLA大模型驱动,实现感知、理解、决策与执行的高效协同。面对复杂多变的生产环境,它既能依靠大模型的自适应能力精准完成不同型号、不同位置的PCB操作,又能在工厂全流程环节中,基于同一本体、同一款具身大模型,在不同场景间快速切换执行其他任务。



宇树、智元之后,智平方又敲定一大单

智平方联动惠科,具身智能越用越灵活

此次合作不仅引入了先进的机器人本体,智平方还与深圳慧智物联联合研发的AI端侧模型成功导入产线控制系统。该模型针对显示面板制造中的特殊场景深度优化,实现更低延迟的实时决策和更高效的能耗管理,进一步增强机器人在复杂工业环境中的响应速度与作业可靠性。


其轮式双臂的类人形态,能更好适应现有工厂环境,无需为“机器换人”进行大规模基础设施改造。机器人可在狭窄通道灵活穿梭,并精准操作专为人类设计的工装设备,实现从“人适应机器”到“机器适应人”的模式转变,极大降低部署成本与集成难度。


除PCB操作环节外,这些机器人还将在OLED真空贴合、耗材管理与尾料回收等多个场景发挥重要作用。例如在OLED真空贴合过程中,机器人能精准控制吸附力,有效避免材料褶皱,显著提升工艺一致性和产品良率。


通过在惠科产线的持续部署与运行,机器人在执行任务时会不断生成并积累真实一线场景数据。这些宝贵数据将直接反哺智平方的大模型训练与迭代,形成独特的飞轮效应。


也就是说,机器人使用越多,积累数据越多,大模型就越聪明;大模型越聪明,机器人通用性越强,可应用的场景也就越广泛。


此前,智平方凭借先进技术和产品,已先后在汽车制造、生物科技、公共服务等领域成功落地机器人应用,构建起“汽车+半导体+生物科技”三大核心制造场景的立体化商业布局。


今年9月,智平方年产能超千台的自有工厂正式投产,为其大规模商用奠定坚实基础,公司相关负责人透露今年订单已突破500台。此次与惠科的合作,是智平方商业布局的又一重大突破,进一步巩固其在具身智能领域的领先地位。


我们都知道2025年被公认为具身智能的量产元年,此前,人形机器人多在技术展示方面吸睛,如Tesla Optimus上台搬砖、宇树B2在展会踢球、优必选Walker S做咖啡等,但大规模落地应用案例较少。如今,随着智平方与惠科近5亿大单敲定,以及优必选、宇树、智元等企业亿元级订单陆续公布,行业正加速从概念验证迈向规模化商用。


结语

惠科与智平方的合作,不仅是一笔商业订单,更是一场关于 “新质生产力” 的产业实验。千台具身智能机器人进入半导体制造车间,意味着 “机器适应人” 的智能制造新范式已从概念走向现实。若此次部署能实现 18-24 个月的投资回报率(ROI),未来将吸引更多汽车、电子、医药等高端制造行业企业跟进,推动制造业从 “机器替人” 向 “人机协同” 的深度转型。

发布于 2025-09-19 22:56:23
收藏
分享
海报
172
上一篇:对话松延动力姜哲源,25岁团队如何撬动2000台机器人交付? 下一篇:284亿,中鼎股份,猛攻人形机器人!
目录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