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钢铁之躯”若要灵活自如,离不开无数高精度“关节”协同运作。曾经,决定这些性能的核心部件,长期被海外企业牢牢把控,单件售价高企,制约国产机器人产业发展。

在阜阳市颍东经开区,一家名为普赢智能装备的企业,依托母公司——宁波普赢科技深厚的技术积淀,经过技术攻坚,成功打破这道壁垒,成为国内能够同时批量生产谐波减速器和行星滚柱丝杠产品的几家企业之一。
自2024年9月成立时起,普赢智能便锁定机器人关节核心零部件赛道,研发出被称为机器人旋转关节“心脏”的谐波减速器,凭借高性价比快速打开市场。“订单供不应求,合作的客户超过百家,预计今年能生产30万台。”该公司车间主任王晨昇说。
在敏锐察觉到人形机器人的发展机遇后,企业毅然转向技术壁垒更高的行星滚柱丝杠——它是机器人线性关节的“心脏”,直接决定机器人关节的精度、灵活性与负载能力。
“要在产业爆发期抢占先机,必须攻克技术壁垒,把‘卡脖子’技术变成竞争优势。”公司负责人彭怀清说,行星滚柱丝杠长期被国外企业垄断,进口单价高达1至2万元。“没有成熟可靠的标准可参考,什么都靠自己琢磨。”公司技术总监胡献成感慨。行星滚柱丝杠的核心难点在于丝杆、滚柱、螺母的精密耦合,尤其是长径比达到10:1的螺母,对制造精度的要求堪称“苛刻”。
研发团队经过反复试验,攻克了设计与材料难关。然而,样品出来后,却又卡在了量产设备上。进口设备单台售价近千万元,而且生产效率低,大的丝杠一天只能加工一两根。
关键时刻,颍东经开区联动科研院所与设备制造商,为其量身定制开发出新型加工设备。“新设备成本大大降低,加工效率提升3至5倍。”彭怀清说,他们生产的行星滚柱丝杠精度达到行业领先的C3级别,售价控制在千元以内,性价比极具优势。
“创”出新活力,“闯”出新优势。目前,普赢智能已形成涵盖谐波减速器、行星滚柱丝杠在内的150多种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产品矩阵,预计今年产值将超过1亿元。
创新的背后是持续巨额的研发投入。公司去年研发投入1500万元,今年计划增加至3000万元,用于核心技术攻关、团队建设和设备升级。“研发投入不是短期行为,而是着眼于长期发展的战略布局。”彭怀清说。
颍东经开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地政府部门已帮助普赢智能通过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定,未来将引导其申报高技术企业和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支持企业把核心技术转化为竞争优势和发展动能。
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