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小鹏科技日上,全新一代IRON人形机器人因高度拟人的外观和行走姿态引发广泛关注,甚至被质疑为“真人扮演”。为回应疑虑,CEO何小鹏不仅发布一镜到底视频展示机器人内部机械结构,更在发布会现场直接剪开运行中IRON的腿部“皮肤”,露出内部构造,有力自证。
为何执着于“像人”?核心在于现实环境本就为人类身形设计。采用人形机器人,可使其无需改造环境,直接融入现有设施与工具,成为通用助手。
IRON的轻盈“猫步”背后是硬核技术支撑:搭载3颗自研Ai芯片,算力强大;通过七年算法攻关实现毫秒级动态平衡;全身拥有82个自由度,灵巧手可执行精细操作;并采用全固态电池提升续航。
小鹏为其规划了从工业到商用,再到家用的三步商业化路径。宝钢集团已成为合作伙伴,IRON将率先应用于工业巡检,未来目标则是进入家庭,承担照护、家务等复杂任务,并计划于2026年底实现规模量产。
这场“真假风波”恰印证了IRON在拟人化上的重大突破,展现出人形机器人在生产与生活中广阔的应用前景。
图文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无商业用途。(文/看机器人网)
机器人进厂,能否成为新的风口?
美国机器人公司开始倒闭,未来靠什么商业化?
“长沙造”具身智能情绪陪伴机器人亮相世界计算大会
机器人从苏州走到上海,106公里没摔跤,但卡在“规则”与“补给”
宝山:激发机器人产业增长“新动能”
106千米远征不停歇 “上海造”人形机器人走出世界纪录
中国人形机器人加速进化融入多元场景
“AI新工友”智能专业打孔机器人亮相国际博览会
“机器人同事”为长江隧道打造“坚固铠甲”
2026北京国际人工智能应用与机器人创新博览会
用户名
密码
记住登录状态 忘记密码?
邮箱
确认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