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职业故事|机器人应用开发工程师:人形机器人的人类“老师”

十五运会开幕式上机器人敲响青铜乐器

火炬手机器人“夸父”传递全运会火炬

进博会里宇树机器人上演格斗擂台赛

全球首家机器人6S店在深圳迎客已有数月

新职业故事|机器人应用开发工程师:人形机器人的人类“老师”

人形机器人已从科幻作品

逐渐走入人们生活

这离不开机器人的“老师”

机器人应用开发工程师

张鸿伟今年26岁

是合肥乐聚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人形机器人应用开发工程师

新职业故事|机器人应用开发工程师:人形机器人的人类“老师”
张鸿伟操控人形机器人,准备进行测试。新职业故事|机器人应用开发工程师:人形机器人的人类“老师”张鸿伟查看电脑上人形机器人的运行数据。

人形机器人面对不同的“工作要求”

需要掌握相应的技能

乐聚公司开发的“夸父”机器人

已应用在教育、康养、商务展示等领域

张鸿伟所在的部门

致力于将人形机器人应用

工业生产环境

新职业故事|机器人应用开发工程师:人形机器人的人类“老师”
“夸父”人形机器人在工厂进行实地测试,搬运塑料箱。

张鸿伟介绍

人形机器人可以识别和感知真实环境

并自主通过计算进行判断和行动决策

进而完成指令

同时不断学习迭代

即所谓的“具身智能

新职业故事|机器人应用开发工程师:人形机器人的人类“老师”

新职业故事|机器人应用开发工程师:人形机器人的人类“老师”

人形机器人在公司实验区域内进行抓取零件测试。

张鸿伟和同事要“教会”机器人

首先需要仔细了解用户的需求

并拆解成机器人能“理解”的代码

再利用软件进行仿真模拟运行

新职业故事|机器人应用开发工程师:人形机器人的人类“老师”
张鸿伟在编写和调试代码。新职业故事|机器人应用开发工程师:人形机器人的人类“老师”张鸿伟将代码部署到仿真软件上进行模拟。

反复调试至运行良好后

再将代码部署到实体机器人上

在实验室进行真实环境模拟测试

新职业故事|机器人应用开发工程师:人形机器人的人类“老师”
张鸿伟在公司实验区域操控人形机器人,准备进行测试。新职业故事|机器人应用开发工程师:人形机器人的人类“老师”张鸿伟给人形机器人安装电池,准备进行测试。

张鸿伟所在团队正训练机器人

完成工厂内的零件拣选工作

机器人在他们的陪同下

自主走向实验室里搭建的货架

识别零件并抓取

再放入指定的位置

新职业故事|机器人应用开发工程师:人形机器人的人类“老师”
张鸿伟(左)在公司实验区域内观察机器人抓取零件测试运行情况。

如果机器人的行动出现错误

张鸿伟通过运行数据查找原因

与同事一起修复问题

新职业故事|机器人应用开发工程师:人形机器人的人类“老师”
张鸿伟(左)和同事一起研究人形机器人的运行数据,查找测试中出现失败的原因。

经过反复测试调整

机器人运行稳定后

就可以到实际应用场景

进行实地部署和测试使用

张鸿伟作为工程师也会到场

向客户交付并指导使用

新职业故事|机器人应用开发工程师:人形机器人的人类“老师”
张鸿伟(右)在工厂交付机器人。新职业故事|机器人应用开发工程师:人形机器人的人类“老师”张鸿伟(右一)在2025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上为观众介绍“夸父”机器人。

张鸿伟介绍

“夸父”机器人已经

在一些工厂投入使用

但由于人形机器人工业化应用

还处于初期探索的阶段

目前主要进行搬运、拣选、拿移等工作

新职业故事|机器人应用开发工程师:人形机器人的人类“老师”

在实际工厂环境下

可能会出现新的问题

他们需要不断分析问题

再不断地迭代

让机器人更适应工厂的要求

新职业故事|机器人应用开发工程师:人形机器人的人类“老师”

由于双足人形机器人

更适配人类工作的物理环境

张鸿伟相信

人形机器人进入工厂作业

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新职业故事|机器人应用开发工程师:人形机器人的人类“老师”

新职业故事|机器人应用开发工程师:人形机器人的人类“老师”

张鸿伟查看电脑上人形机器人的运行数据。

2022年人社部公示

机器人工程技术人员成为一项新职业

经过3年的发展

机器人的形态、技术不断迭代升级

行业内涌现出更多、更细分的新职业

新职业故事|机器人应用开发工程师:人形机器人的人类“老师”

各地也紧紧抓住这一发展浪潮

合肥积极推动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

构建全链条研发制造体系

目前已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近200家

并建设相关科研平台和研发机构

新职业故事|机器人应用开发工程师:人形机器人的人类“老师”
张鸿伟(右)在同事的指导下使用VR设备进行机器人遥操作,用于动作捕获采集数据。新职业故事|机器人应用开发工程师:人形机器人的人类“老师”在合肥乐聚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查看人形机器人的测试数据。

社会的发展与政策的支持

让新兴行业的年轻人更有信心

  “不断发现、解决问题,通过反复努力,最终实现能让机器人代替人做一些危险和繁重的工作。这是这份工作的乐趣所在,也让我很有成就感。”张鸿伟说。

新职业故事|机器人应用开发工程师:人形机器人的人类“老师”
张鸿伟在公司的实验区域内与“夸父”机器人合影。

■本栏目往期回顾:

  无人机飞行工程师陆子祥:愿夜空“繁星”更璀璨

  碳纤维制品成型制作工:“巧手”升级 玩转“新材料之王”

  飞无人机 直播带货 82岁奶奶成了“新农人”

统筹:宋为伟

栏目主持:杜潇逸

记者:周牧 杜潇逸

制作:李梦娇

编校:郑雅宁 鲁鹏

资料照片:雒圆 江汉 蔡湘鑫 刘力航

部分素材由乐趣机器人公司提供

新华社摄影部 安徽分社

发布于 2025-11-13 20:33:11
收藏
分享
海报
1158
上一篇:首秀“扑街”现场,俄罗斯首个AI人形机器人亮相几秒,当场“脸朝地”摔碎,被黑布“抢救”遮掩…… 下一篇:2025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大会主论坛在上海举办
目录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