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9月,人形机器人产业正处在从技术爆发迈向商业验证的关键拐点。投资布局可重点关注以下五大主线:

1. 上游核心零部件:价值与壁垒双高
这是当前确定性最高的领域,核心零部件占整机成本比重高,且国产替代空间巨大。
减速器/丝杠:作为“动力传递中枢”,是执行器的核心。行星滚柱丝杠价值占比高,国产企业正积极突破。
传感器:是实现感知能力的关键。六维力传感器(常用于手腕、脚踝)和电子皮肤(用于灵巧手)将成为核心增量。相关公司正积极布局机器人业务。
电机:定制化无框力矩电机是主流趋势,国内企业已具备量产能力。
投资建议:优先关注已进入特斯拉、Figure等头部本体厂商供应链的零部件企业。
2. 中游整机制造:关注商业化落地能力
整机厂正从技术展示走向商业验证。选择标的时,应重点关注其订单获取情况和具体应用场景的落地能力。
部分领先厂商的营收已实现较高增长,亏损正在收窄,商业化元年正在开启。
国内互联网大厂和车企的入局,正在重塑市场格局。
注意:整机厂商短期估值波动可能较大,需谨慎评估其商业化进程。
3. Ai与控制系统:具身智能的“大脑”
产业的长期发展依赖于具身智能大模型的持续进步。
世界模型、模仿学习等技术是提升机器人自主决策和适应能力的关键。
国内科技公司及机器人本体厂商均在积极构建自身的AI能力。
4. 下游应用场景:从B端走向C端
落地路径遵循从结构化环境到开放环境的规律。
短期:工业制造(如汽车工厂)、物流、特种作业(如核电巡检)是落地较快的场景。
长期:随着成本下降和技术成熟,服务与家庭场景潜力巨大。
5. 投资方式:平衡收益与风险
个股投资:可聚焦在核心零部件环节已建立壁垒的龙头公司。
分散风险:对于非专业投资者,考虑通过机器人主题ETF参与投资,可以分散单一技术路线和个股波动的风险。
风险提示
技术风险:技术迭代速度不及预期或技术路径发生变更。
合规风险: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法律法规是企业必须面对的课题。
估值风险:部分标的可能已提前透支未来业绩,需注意投资节奏。
内容来源网络整理,图片Ai生成,仅供学习参考,无商业用途。(文/看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