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里AI智能机器人在忙什么?橙柿特派记者看上合组织峰会
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将于8月31日至9月1日在天津举行。
上合组织成立24年来,在“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引领下,从6个创始成员国发展成为覆盖亚欧非三大洲26个国家的“上合组织大家庭”,走出了一条合作共赢的发展道路,树立了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区域合作的典范。
作为都市快报特派记者,我在峰会现场近距离感受上合组织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届峰会。
越民族,越世界。本届峰会的一大特色就是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媒体记者领到的“媒体包”就特别有中国特色,媒体包的装饰彩绘采用的是中国人倍感亲切的“连年有余”年画,寓意美好。
峰会“媒体包”
“连年有余”年画
“村旗夸酒莲花白,津鼓开帆杨柳青。”这幅年画取材自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杨柳青木版年画。杨柳青木版年画兴于明盛于清,传承400多年,有勾、刻、印、绘、裱五道匠心工序。
“媒体包”里还包含首批国家商务部颁发的“中华老字号”天津鸵鸟牌钢笔、天津地标建筑鼠标垫、峰会纪念笔记本等,主办方还贴心准备了雨伞和充电宝。
鸵鸟牌钢笔
“我对中国悠久的历史和传统文化很感兴趣,这次来到中国能够亲身体验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感觉特别棒。”来自国际新闻网的记者Danish Murad说,他很喜欢峰会提供的“媒体包”,特别是在了解杨柳青木版年画的历史和制作工艺后。
峰会新闻中心设置了传统文化展示区
当前全球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新兴产业处于高速发展期,此次峰会现场,人工智能机器人也加入了大会服务行列。
快报记者在峰会新闻中心看到,综合服务台,除了忙碌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还有一位在服务台C位工作的特殊服务人员——AI智能机器人“小合”,具备仿生人脸的“她”正在服务台提供各类咨询服务,也吸引了现场各国媒体记者与其互动。
退出全屏切换到竖屏全屏退出全屏都市快报已关注分享视频,时长00:21
0/0
00:00/00:21切换到横屏模式继续播放进度条,百分之0播放00:00/00:2100:21全屏
倍速播放中 0.5倍 0.75倍 1.0倍 1.5倍 2.0倍 超清 流畅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video 标签
继续观看
新闻中心里Ai智能机器人在忙什么?橙柿特派记者看上合组织峰会
观看更多转载,新闻中心里AI智能机器人在忙什么?橙柿特派记者看上合组织峰会都市快报已关注分享点赞在看已同步到看一看写下你的评论
“小合”能讲中、英、俄三种语言,上合组织历史、成员国信息、天津特色等各类问题她都能对答如流。记者体验了一下和“小合”对话,只要按动服务台按钮、对准麦克风提问,松开2-3秒内,“小合”经过思考,就会提供解答。
在峰会现场,智能机器人来回穿梭提供茶水等服务,还有国内各类智能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展示。
“多维触感灵巧手”能够同步模仿人类变换的手指动作,具备这双“灵巧手”的机器人在现场演示了分拣传送带上的快递包裹。这项技术还可以广泛应用于物流、汽车制造、3C装配等多个领域。
豆二机器人制作冰淇淋的“绝活儿”也很吸引人。记者点击屏幕选择饮品与口味,机器人30秒内就完成制作。这款机器人通过AI+双臂协作系统实现无人化制作,结合视觉识别与自修复技术保障食品安全,还支持语音对话、人脸识别及偏好记忆。
机器人书法家展示了“书法绝活”。机械臂3分钟内便完成了一幅“友谊长存”书法作品。工作人员介绍,该设备融合协作机器人与AI技术,通过大数据模型处理信息、生成反馈内容,再转化为机器人运动指令,实现高精度书法写作,展现流畅且富有变化的笔触。
“圣·宝莲尊”全自主无人机巡检系统由“圣”工业无人机、“宝莲尊”全自动机场及四维智慧全息操作系统组成,系统融合数字孪生、人工智能、5G、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化技术,配备多元传感器,可为行业级用户打造高频次、常态化、无人值守的全自主巡检作业模式。目前已经广泛应用在电力、新能源、消防应急、低空城市治理、林业、智慧文旅等领域。
黎明自动充电机器人应用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智能移动底盘、视觉力控融合深度学习算法、耐低温机械臂、专用末端工具等综合应用技术,解决充电机器人关键技术问题,一台机器人可以对多车位车辆充电,应用于新能源车自动充电,目前已在天津津门湖新能源车综合服务中心、天津滨海于家堡双碳创新充电站应用。
来源:橙柿互动·都市快报
推荐阅读
-
机器人万台订单落地,优必选、宇树、智元“三国杀”开局,谁主沉浮?
-
3年1000台!全球半导体显示产业首次迎来具身智能机器人
-
王兴兴,想让机器人干更多活
-
百款机器人扎堆亮相,这里有什么“人机互动”新体验?丨2025外滩大会
-
功勋机器人集中亮相首钢园,服贸会也可以看机器人足球比赛
-
全球首例!阿尔巴尼亚任命AI机器人出任政府部长
来源:财联社综合环球网等媒体报道,阿尔巴尼亚总理埃迪·拉马当地时间11日宣布新内阁名单,其中包括任命一个名为“迪埃拉”(在阿尔巴尼...
-
活力中国调研行|机器人出海“打工”,运行里程等于绕赤道999圈
-
机器人进校园 点燃科技梦想
-
探访2025外滩大会:从炫技到应用 机器人走进真实生产生活场景
-
人形机器人:找盟友、广存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