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闪耀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的北理设计!

2025 年 8 月 14 日至 17 日

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

在国家速滑馆 “冰丝带” 举行

北京理工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

姜可教授、谢勇副教授带领的师生团队

负责本次运动会的

奖牌与足球比赛的奖杯设计工作

点赞!闪耀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的北理设计!点赞!闪耀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的北理设计!

奖牌奖杯展示

团队以艺术为笔、科技为墨

让专业能力成为

科技与艺术深度融合的桥梁

用独特的设计语言

将 “未来科技” 的想象具象化

为这场盛会镌刻下专属的视觉印记

下面就和官微君一起

了解一下奖牌和奖杯背后的设计理念吧!

奖牌:双重形态里的协作与突破


在奖牌的设计中,“机械臂托举智芯”是其传递理念的“第一重语言”,而“平面-翻转”的双重形态,则是承载深层内涵的“第二重叙事”,这两种形态精准对应着人形机器人领域的两大核心精神——协作与突破,为奖牌赋予了丰富的意义。




当奖牌处于平面形态时,其设计重点在于“以协作筑牢创新根基”。此时奖牌静卧于桌面,机械臂以“环抱” 的姿态轻拥智芯,这一设计是团队对行业协作的生动隐喻。人形机器人的研发从不是单一领域的“孤军奋战”:机械工程师的精密计算奠定了机器人的结构基础,算法科学家的代码逻辑赋予了机器人运行的灵魂,材料学家的技术突破攻克了机器人应用的难题。每一次技术进步,每一个创新成果的“托举”,背后都是无数领域、无数双手的交叠与支撑,而平面形态的奖牌正是这种协作精神的具象化呈现。

点赞!闪耀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的北理设计!点赞!闪耀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的北理设计!

轻轻翻转奖牌,便切换至“以突破驱动发展前行”的立体形态,原本环抱的机械臂瞬间“站起”,以 “单臂高擎智芯”的姿态,巧妙实现了从“协作”“突破”的视觉转换。这一设计是对创新突破精神的崇高致敬,翻转后的托举姿态,寓意着打破技术边界、向未知领域向上探索,完美呼应了本次人形机器人运动“科技赋能竞技,创新驱动突破”的核心精神,成为科技与体育深度融合的鲜明具象表达。

点赞!闪耀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的北理设计!

在工艺与材质的选择上,奖牌设计团队追求“科技感”与“质感”的平衡。奖牌主体以合金为基础载体,其中金牌经电镀真金工艺处理,确保了整体的厚重感与荣誉感;机械臂组件选用黄铜材质,依托CNC精密加工技术塑造出精准结构,同时巧妙融合塑胶材料,兼顾了硬度与设计细节;奖牌中心的蓝色玻璃部件,采用人造水晶打造出通透的质感,让“智芯”的光芒更显璀璨,也让整体设计更具层次感,实现了科技之美与工艺之精的完美融合

点赞!闪耀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的北理设计!



奖杯:机械之韧托举智慧之光


在奖杯的设计中,团队打破了机械臂固有的“工具属性”,为这座奖杯赋予了全新的情感表达。它不再是冰冷的执行部件,而是以“托举”的姿态,温柔而坚定地“拥抱”着奖杯核心的智芯,这一设计巧思让奖杯从单纯的荣誉载体,初步具备了情感与温度。同时,机械臂“托举”的姿态充满突破极限的拼搏感,为奖杯注入了动态张力,让静态的奖杯展现出机器人运动中的活力与力量。

点赞!闪耀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的北理设计!

这座足球大师杯的设计细节还暗藏诸多深意,进一步强化了科技与精神的融合。奖杯核心的智芯,其晶体结构象征着智慧的凝结,而智芯散发的光芒则寓意梦想向四周辐射,传递出机器人领域不断探索的精神内核。此外,奖杯所采用的机器人本体特有的金属肌理,诠释了科技的硬核力量与坚韧不拔的意志。

“以智为芯,以械为翼”

这场设计

既是对当下科技成果的致敬

也是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愿每一份智慧都能被托举

每一次突破都能被看见

让科技与艺术同行

共赴更辽阔的未来

点赞!闪耀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的北理设计!

团队介绍


点赞!闪耀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的北理设计!

北京理工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具身智能工业设计与体验研究团队”由姜可教授与谢勇副教授带领,方向是工业设计和虚拟现实交互体验研究,是一支致力于具身智能前沿创新的跨学科团队,融合工业设计、体验研究与虚拟现实技术,塑造新的智能产品形态与交互范式。团队依托工信部重点实验室、工业遗产与设计实验室,在机器人创新设计及周边设计领域成果显著,曾荣获德国红点奖、iF设计奖及高端装备创新设计金奖,拥有深厚的科研实力与行业影响力。


“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奖杯奖牌”设计团队名单

姜可、谢勇、刘耘彤、钟坤辰、魏涵芮、刘俊博、赵叶予、王佳颖


从盛会中闪耀登场的奖牌设计

到实验室里攻克关键技术的日日夜夜

北理工人始终以创新为笔、以担当为墨

将科技力量融入时代发展的脉络

在报国的征程中扎根各行各业

用专业与坚守为国家发展筑牢根基

为民族复兴注入强大动能

来源:北京理工大学

发布于 2025-09-01 16:23:35
收藏
分享
海报
1220
上一篇:不止具身,AI赋能制造,构筑机器人发展新优势 下一篇:智元机器人头颈组件和人形机器人专利获授权
目录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