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宣称特斯拉未来80%的价值将来自Optimus人形机器人,并设定了十年交付100万台、将成本控制在2万美元左右的目标。该机器人旨在替代重复性、标准化体力工作,例如制造业装配、数据录入等岗位。
虽然自动化可能改变就业结构,但“9000万工人饭碗危了”的说法过于夸张。历史表明,技术革命往往在替代旧岗位的同时创造新机会,例如机器人维护、算法优化和人机协作管理等新兴职业。更可能的结果是工作内容转型,而非大规模失业。
然而,Optimus仍面临技术挑战,尤其是手部精细操作和量产可靠性问题,其商业需求和社会接受度也存在不确定性。面对这一趋势,建议注重培养创造性思维、复杂问题解决和情感沟通等机器难以替代的能力,保持学习心态,理性看待技术变革中的风险与机遇。
图文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无商业用途。(文/看机器人)
人形机器人“入职”餐厅,炒菜端盘样样行
智能机器人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中国机器人大赛落幕,加速进化打造高校赛事生态
湖北武汉加速构建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生态
机器人超8050万订单!创具身机器人订单新纪录;量产的机器人都卖给了谁?
西部首个具身智能机器人全场景赋能中心落地成都成华
马斯克:明年一季度推第三代人形机器人,二季度Cybercab投产
在交出一份增收不增利的三季度财报后,特斯拉财报电话会将重心放在了人工智能业务上。 北京时间10月23日,特斯拉发布的2025年第...
宁波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启用 均普智能与智元机器人共同建设
【宁波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启用均普智能与智元机器人共同建设】财联社10月23日电,均普智能与智元机器人共同建设的宁波具身智能机...
节卡机器人助力2025中国机器人大赛,共筑智能技术人才培养高地
宇树科技公布新专利;深圳人形机器人企业融资15亿元
用户名
密码
记住登录状态 忘记密码?
邮箱
确认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