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云盘古大模型长出“手脚”,一句话让机器人干全套家务
作者
一、车企“卷”进机器人:一场事先张扬的阳谋
- 官方时间表:2028年量产下线 根据长安官方口径,2025年底完成飞行汽车试飞,2028年实现人形机器人下线应用;华为虽然没给具体年限,但明确把“自动驾驶平台的能力迁移到机器人”列为下一阶段战略重点。资本市场立刻给出反馈:8月27日A股收盘,机器人板块近一年涨幅120%,其中与长安、华为供应链重叠的减速器、伺服电机、激光雷达子板块全线涨停。
- “带轮子”的机器人已经先赚钱 如果把“机器人”定义得宽泛一点,长安其实已经靠它挣到钱了。2024年10月,长安+华为联合打造的智能工厂正式交付,500多台物流AMR(自主移动机器人)在产线上每天搬运物料超2万次,工厂制造效率提升15%,单车制造成本下降8%。换句话说,在“人形机器人”还没来之前,“带轮子的机器人”已经把利润表填得更漂亮。
二、技术拆解:从“铁疙瘩”到“具身智能”的三道坎
- 本体:机器人如何“站起来”还不倒? 华为官方PPT首次曝光了人形机器人“HI Robot”的机械结构:身高1.72 m,体重55 kg,全身28个自由度,膝关节峰值扭矩达280 N·m。最关键的是“扭矩传感器+直驱电机”方案,取消了传统谐波减速器,既降本又避免回差。业内人士透露,这套方案与特斯拉Optimus Gen-3同步,但华为把电机、驱动、编码器“三合一”后,成本有望再降30%。
- 小脑:让机器人“走得稳”比“跑得快”更难 长安把汽车上的“CDC连续阻尼控制”算法迁移到机器人脚踝,实现了毫秒级路面自适应;华为则把ADS 3.0的“预测-决策-控制”端到端网络直接搬到机器人下肢,官方演示视频中,机器人在洒满弹珠的钢板上来回行走,没有一次打滑。
- 大脑:大模型如何“长”出身体? 华为云盘古大模型5.0发布时留了一个彩蛋——“具身智能多模态版本”。简单说,就是把语言、视觉、动作三种token混在一起训练,机器人看到“把桌子上的苹果放到冰箱里”这句话,能直接拆解成“识别苹果→规划路径→抓取→开合冰箱门”的全链条动作。长安也在同上海交大合作,把“天枢智驾”的BEV感知网络升级为“BEV+Occupancy”融合网络,让机器人在室内也能做3D语义分割。
三、生活场景:机器人最先取代的,可能不是保姆而是“夜班保安”
- 工厂:MagicBot已进厂“打螺丝” 12月2日,成立不到一年的魔法原子宣布其人形机器人MagicBot正式进驻3C工厂,7×24小时做产品检测、物料搬运、扫码入库,平均每小时处理120件,良品率比人工提升8%。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透露,2026年起长安南京智慧工厂将率先引入100台人形机器人,和人类工人混线生产深蓝S10。
- 社区:24小时“安防巡检员” 在深圳坂田华为基地,5台人形机器人已替代夜班保安,配备星光级摄像头+红外热成像,单次续航6小时,低电量时自动回到岗亭换电。物业经理算了一笔账:一台机器人年租金18万元,比两名保安全年人力成本便宜40%,还能把巡逻记录实时接入公安天网系统。
- 家庭: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 中国老龄协会数据显示,2030年国内失能半失能老人将超过7000万,而护理员缺口已达200万。华为与深圳市民政局合作的“机器人养老试点”已经在福田区落地:30台人形机器人进入30户独居老人家庭,提供服药提醒、跌倒检测、情感陪伴三项核心功能。87岁的刘奶奶说:“它不会嫌我啰嗦,每天陪我唠嗑半小时,比亲孙女还准时。”
四、产业链机会:一张图看懂“长安-华为机器人朋友圈”
· 减速器:双环传动、绿的谐波
· 伺服电机:汇川技术、禾川科技
· 激光雷达:速腾聚创、禾赛科技
· 大脑芯片:昇腾910B(华为自研)
· 热管理:三花智控
· 结构件:拓普集团(特斯拉同款铝压铸工艺)
资金面上,8月27日龙虎榜显示,机构单日净买入双环传动2.3亿元,深股通净买入汇川技术4.5亿元。卖方分析师给出“2026年机器人业务贡献营收占比15%,市值重估空间40%”的激进预测。
五、风险与争议:当机器人成为“新同事”,法律和伦理准备好了吗?
- 责任划分:机器人伤人谁担责? 7月上海某商超曾发生AMR机器人撞倒儿童事件,最终商场、机器人运营方、保险公司三方扯皮三个月才达成赔偿。法律专家呼吁尽快出台《智能机器人安全管理条例》,明确“产品责任险+数据黑匣子”强制标配。
- 就业挤压:流水线工人会失业吗? 长安内部调研显示,南京工厂引入人形机器人后,总用工人数不降反增——原来夜班没人愿意做,现在机器人顶夜班,白班工人转岗做质量抽检、设备维保,平均月薪上涨18%。但专家也提醒,低技能重复岗位确实会加速消失,“转岗培训基金”必须提前布局。
- 数据隐私:机器人“看”到的一切归谁? 华为在试点协议里写明:机器人采集的所有数据加密存储于华为云,仅用于优化算法,保存期30天后自动删除。但仍有居民担心“客厅画面被泄露”,呼吁引入第三方数据托管机构。
结语:2028,普通人如何拥抱机器人? 如果你是一位工厂主,2026年起可以在长安官方渠道“以租代购”人形机器人,三年租金60万元,可抵免40%所得税;如果你是一位子女,2027年起可以在华为商城为父母下单“居家陪护机器人”,售价预计8万元起,支持医保个人账户支付;如果你是一位大学生,现在就可以报考“机器人运动控制”“具身智能交互”等新兴专业,华为、长安已联合西交大、哈工大推出“3+1”校企专班,毕业包分配。
作者声明:图文内容由AI生成,仅供参考,请仔细甄别,无商业用途。
目录
推荐阅读
-
机器人万台订单落地,优必选、宇树、智元“三国杀”开局,谁主沉浮?
-
3年1000台!全球半导体显示产业首次迎来具身智能机器人
-
王兴兴,想让机器人干更多活
-
百款机器人扎堆亮相,这里有什么“人机互动”新体验?丨2025外滩大会
-
功勋机器人集中亮相首钢园,服贸会也可以看机器人足球比赛
-
全球首例!阿尔巴尼亚任命AI机器人出任政府部长
来源:财联社综合环球网等媒体报道,阿尔巴尼亚总理埃迪·拉马当地时间11日宣布新内阁名单,其中包括任命一个名为“迪埃拉”(在阿尔巴尼...
-
活力中国调研行|机器人出海“打工”,运行里程等于绕赤道999圈
-
机器人进校园 点燃科技梦想
-
探访2025外滩大会:从炫技到应用 机器人走进真实生产生活场景
-
人形机器人:找盟友、广存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