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连续押注,家用机器人要火了!

来源:创投日报

资本连续押注,家用机器人要火了!


家庭机器人竞赛的最终胜负,取决于谁能凭借更低的成本与更高的可靠性,让机器人真正融入人类生活。


人形机器人本体企业备受关注的同时,近期两家聚焦家庭场景的机器人初创公司 —— 乐享科技与鹿明机器人,先后完成新一轮近亿元融资,引发行业聚焦。


具体来看,鹿明机器人于 5 月底宣布完成天使 ++ 轮融资,复星锐正、德马科技等产业资本参与投资;与此同时,乐享科技官宣完成亿元级天使 + 轮融资,由锦秋基金领投,老股东经纬创投、绿洲资本、Monolith 均超额跟投。这两家同属家庭场景赛道的企业,在 2025 年春夏之交合计达成近 5 亿元天使轮融资规模,成为赛道亮点。


乐享科技创始人郭人杰向创投日报记者介绍,公司核心赛道为 “小具身” 机器人研发,目标是打造 “‘机器人 + Ai 时代’下的新一代家庭移动硬件终端”。


从行业动态来看,去年至今国内家用机器人赛道已发生约 10 起融资事件。随着上述两家企业融资落地且量产进程临近,2025 年作为专用家庭机器人商业化加速年的趋势,已初步显现。


一、半年融资近5亿


当前,资本对家用机器人领域的关注度正急剧攀升,其中鹿明机器人与乐享科技的融资动态尤为引人关注。


鹿明机器人在半年内完成三轮融资,投资方阵容强大,不仅包括英诺天使基金、商汤国香资本、梅花创投、普华资本等知名机构,还有复星锐正、德马科技等产业资本入局。乐享科技同样展现出强劲吸金能力,三个月内连续完成两轮融资,总额近 3 亿元,投资方涵盖锦秋基金、经纬创投、绿洲资本等一线机构。在资本助力下,两家公司均计划于 2025 年实现产品量产,家庭机器人商业化进程显著加快。


鹿明机器人创始人喻超强调,本轮融资不仅是资本支持,更是产业资源的战略整合。复星锐正资本合伙人邢丽喆明确表示,看好鹿明 “在产业场景商业化的潜力”。成立于 2024 年的 Lumos Robotics 鹿明机器人,专注家庭场景具身智能机器人研发、销售及 AI 算法开发,核心产品包括 LUS、MOS 系列人形机器人,以及关节模组、视触觉模组等关键零部件。创始人喻超为清华大学毕业生,曾任追觅人形机器人业务负责人,主导过小米 Cyberdog、追觅四足机器人等项目研发量产,还首创全球首例后空翻电驱动具身机器人。


乐享科技成立于 2024 年 12 月,创始人郭人杰曾担任追觅中国区执行总裁,在竞争激烈的扫地机器人领域打造过多款现象级产品,实现三年 50 倍增长。据其介绍,目前乐享团队规模已突破 30 人,研发人员占比 85%,核心成员包括拥有 20 年扫地机器人行业经验的头部公司 CTO、产品线总裁,以及 12 位机器人运动控制、视觉等领域的博士和研究生。


两家企业的投资方各具产业协同特点:鹿明获得产业资本深度参与,复星锐正(复星集团旗下)将推动其与复星全球产业资源结合,物流设备上市公司德马科技则通过战略投资合作开发物流机器人场景;乐享科技的投资方如 IDG 资本、经纬创投等,长期深耕消费科技赛道,可依托消费电子领域的渠道与供应链资源提供赋能。此外,鹿明获苏州吴中金控等地方政府基金投资,能借助长三角智能制造产业链优势助力量产与成本控制;乐享科技注册于苏州,同样可受益于当地成熟的供应链体系。


二、聚焦家庭场景


在应用场景与市场定位上,鹿明机器人与乐享科技高度契合:


应用场景:均以家庭消费场景为核心。鹿明的人形机器人可服务于家庭日常需求,乐享则直接从用户痛点出发,开发满足家庭多样化需求的机器人产品

市场定位:均锚定消费级市场,致力于为普通消费者提供智能机器人产品,聚焦家庭用户的科技需求,而非工业或其他专业领域。

尽管同属家庭赛道,两家企业的技术选择与产品形态却截然不同:


鹿明选择人形机器人路线,其全尺寸双足人形机器人 LUS 系列已进入量产前准备阶段。技术上,公司在硬件端自主研发高性能一体化关节、高精度编码器、视触觉传感器等核心零部件,构建硬件壁垒。


乐享另辟蹊径聚焦小型非人形产品,推出 50 厘米高的 Z-Bot 小型具身智能机器人与履带式 W-Bot 户外陪伴机器人。技术优势集中在关节模组、运动控制、交互模型三大领域,且已启动意识仿生模型自研,旨在让机器人成为有情感的家庭角色。


随着两家企业融资落地、量产临近,2025 年成为家庭机器人商业化加速年的趋势已显现。一位消费级机器人赛道投资人向创投日报记者分析,家庭机器人商业化存在 “专用” 与 “通用” 两条路径的差异:

专用机器人更易率先突破:技术上,专用机器人(如扫地机升级版)只需解决抓取、叠衣等特定任务,无需应对全场景复杂交互,技术成熟度更高、泛化要求低;成本上,可复用扫地机底盘 + 机械臂等成熟供应链,量产成本更低。短期 3-5 年内,这类专用形态有望率先进入家庭。


通用人形机器人挑战更大:需同时攻克运动平衡、多模态交互、场景泛化等多重难题,技术复杂度与成本门槛更高。


这一差异也体现在两家企业的战略选择上:鹿明瞄准终极形态的通用人形机器人,创始人喻超认为通用人形机器人未来可能成为家用产品的终极进阶版,正加速 LUS 系列量产,预计年内批量出货;乐享则通过专用化、场景化产品迭代,打造 “机器人 + AI 时代的家庭移动硬件终端”,更贴近当前技术能力与家庭需求。


据财联社创投通数据,去年至今国内家用机器人赛道已有约 10 起融资事件,典型案例包括:

2024 年 12 月:云鲸智能获数亿元融资(深圳、无锡国资投资);魔法原子完成 1.5 亿元天使轮融资(追创创投领投)。


2025 年:元鼎智能完成近 10 亿元 C 轮融资(投资方为Fluidra、云启资本投资),其聚焦室外智能清洁赛道。

发布于 2025-08-31 13:17:26
收藏
分享
海报
1191
上一篇:机器人、人工智能”=未来 下一篇:你愿意让国产手术机器人给你“做手术”吗?
目录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